脂肪栓塞综合征病因及病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病因及病理

脂肪栓塞多见于长管骨骨折,特别是下肢长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也可发生在大手术后及烧伤、严重感染、吸入麻醉、减压病、代谢紊乱、酒精中毒、胶原性疾病等情况。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有以下以种学说。

1.机械学说 损伤处骨髓产生的游离脂肪在髓腔内压增高时进入已破损的血管,进一步堵塞毛细血管,特别是肺和脑的微血管。

2.生化学说 损伤后血浆理化性质改变,使乳化的脂肪粒凝集成滴,堵塞毛细血管。

3.微血管内血液流体动力学学说 损伤后,毛细血管内血小板和白色块状物堆积,红细胞堆积,血流缓慢,与微循环内流动的脂肪小滴结合构成脂肪栓塞基础。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点状出血 多在伤后2-3天出现,在双肩前部、锁骨上部、前胸部和颈侧方多见,腹股沟部偶也可见。眼结膜常见。出血点稀疏散在或成集簇样,维持数小时至数天。出现率为20-50%。

2.呼吸系症状 呼吸加快,咳嗽,咯痰,有时可有血痰,肺内有干湿性罗音,口唇可有紫绀等。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陈一施氏呼吸甚至呼吸骤停。

肺部X线检查,可见全肺散在风雪状阴影,因而称为“暴风雪影象”,若不合并肺感染,肺部表现经数小时至数天即可消散。

3.脑症状 出现用一般脑外伤难以作出解释的脑症状,如头痛,不安,失眠、兴奋,谵妄,嗜睡,精神错乱,神志可朦胧或昏迷,肢体或躯干肌肉痉挛,或抽搐,尿失禁等。

4.发热 体温常超过一般骨折吸收热水平,多在380-38.50C以上。脉率常与发热不完全相称,可达120次/分或更快。

5.化验检查 痰、尿、血中可出现脂肪滴。血沉加快,血小板减少,血球比积和血色素均下降,脂肪酶增高,血钙下降。

6.血气分析 动脉氧分压(PaO2)最具诊断意义,若PaO2降低至70-80mmHg时即为低氧血症。

7.眼底检查 眼底血管内有脂滴和出血渗出时,具有诊断意义。

本病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暴发型(急性):伤后12-24小时内突然死亡,有急性右心衰竭或肺梗塞的表现,事先确诊困难,每以尸检证实。

非暴发型(或亚急型):创伤后1-2天,以发热起病,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紫绀:皮肤粘膜出血点;神志不清、谵妄、昏迷、抽搐、偏瘫、去脑强直等。眼底血管可见脂栓、渗出或出血;尿、痰、血可检出脂肪球。胸部X线检查肺内有雪片状影,血气分析呈低氧血症,早期有PaCO2降低,呼吸性碱中毒。救治不及时可死亡。

不完全型:创伤后1-6天,发生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快而浅;血气分析有轻或中度低氧血症。其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较少。多数患者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