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的含量与分布

体液的含量与分布:

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女性为55%,婴幼儿为70%~80%,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可以将细胞内液所在的空间称为第一间隙,细胞外液所在的空间称为第二间隙,这部分细胞外液不断地进行交换,对平衡体液起重要作用,故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另外,还有第三间隙,是指胸腔、腹腔、脑室和脊髓腔、关节和滑囊等腔隙,这些腔隙内存在少量液体,属细胞外液,虽各有其功能,但在体液平衡及调节中作用不大,属于非功能性细胞外液。然而,这些腔隙内液体可因某些疾病大量增加,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胸膜炎,直接影响细胞外液总量,引起体液的丢失。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1)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

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因此,在估计病人液体出量时。要计入无形失水。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笔记网kostack.com)。

2.尿液

正常人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尿比重为1.012.肾脏每日排泄体内固体代谢物约30~40g,每溶解1g溶质需15ml水分,故每日尿量至少需500~600ml,才能将体内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此时的尿比重高达1.035,肾脏的负担很重,可见维持尿量的重要性。

3.粪便

消化道每日分泌消化液8000ml以上,但仅有约15Oml的水分从粪便中排出,其余经消化道被重新吸收。但在病理情况下,如频繁的呕吐、严重腹泻、肠瘘等水分丢失过多,可导致脱水。在肠梗阻或腹膜炎时大量液体停留在肠道内或腹腔内,被隔离于循环之外,也会造成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笔记网kostack.com)。

4.内生水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氧化到最终生成CO2和水约300ml.因数量不多,对整体影响不大。但在急性肾衰竭时,需严格限制入水量,必须将内生水计入出入量。

(2)体液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稳定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脏进行调节,当体液失调时首先通过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恢复和维持体液的渗透压。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完成。这两个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和钠的代谢,维持平衡。如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刺激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产生口渴,人主动饮水。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再吸收作用加强,尿量减少,于是水分得到保留,使已增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回降,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