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的发展过程

坏疽:组织坏死后,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从而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褐色的特殊形态改变。坏疽有以下三种:

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使坏死组织水分少,加之空气蒸发,使病变组织干燥,细菌不易繁殖,病变发展慢,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湿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坏死组织水分多,适合腐败菌生长,局部肿胀,呈污黑色。引起恶臭。

气性坏疽:因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细胞分解坏死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因含气泡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

1.溶解吸收

2.分离排出

如坏死灶位于皮肤、黏膜,则坏死物排出后,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肾、肺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可通过输尿管、支气管排出,残留的空腔称空洞。

3.机化

坏死组织既不能吸收亦不能排出时,周围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最后成为瘢痕组织,此过程称为机化。

4.纤维包裹、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