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阿米巴病致病机制考点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毒力和侵袭力主要表现在对宿主组织的溶解破坏作用。实验证明,滋养体对宿主细胞的破坏具有接触溶解(contactlysis)的特点。滋养体表面有具溶酶体活性的膜结合酶(membraneboundenzyme),最近有人纯化一种膜结合的成孔蛋白(pore-formingprotein),通过膜电位变化打开离子通路,使细胞因离子流失而死亡。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纯培养中可分离出一种细胞毒素——肠毒素(enterotoxin),这种不耐热的蛋白质,可能在肠阿米巴病的粘膜损伤和腹泻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超微结构研究认为,滋养体表面的丝状伪足可能具有吞噬宿主细胞或胞饮宿主物质,附着并钻入组织,释放细胞毒素及接触溶解宿主细胞等一系列作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与肠道某些细菌的共生作用在协同致病上起重要作用,细菌不仅作为阿米巴的营养来源,亦为它们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和促进阿米巴的代谢,增强其致病力。同时,细菌也可能直接损害宿主的肠粘膜,有利于阿米巴的侵袭。

阿米巴致病的免疫机制目前了解得不多。已知阿米巴感染可诱导人和实验动物的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但不具有保护和防止再感染的作用。阿米巴病的发病与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有关,接受抗淋巴细胞血清注射后的实验动物所发生的病变程度较重。对阿米巴病患者的若干细胞免疫指标测定亦表明有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