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萎缩的分类

1、营养不良性萎缩: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血液等消耗过多引起。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因慢性心肌缺血引起心肌萎缩,再如脑缺血,引起脑组织萎缩。

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消化道梗阻、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血液等消耗过多引起全身器官萎缩,这种萎缩常按一定顺序发生,即脂肪组织首先发生萎缩,其次是肌肉,再其次是肝、脾、肾等器官,而心、脑的萎缩发生最晚。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因局部慢性缺血引起,如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组织或器官长时间受压迫所致。如尿路梗阻(结石、肿瘤等)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引起肾萎缩。引起这种萎缩的压力无需太大,关键是一定的压力持续存在。

3、废用性萎缩:器官长时间功能和代谢下降所致。例如,骨折后,久卧不动的肌肉因代谢减慢可逐渐发生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者轴突损害引起效应器萎缩。例如,小儿麻痹症的肌肉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其所支配的器官、组织可发生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所致的下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内分泌腺功能下降引起靶器官细胞萎缩。例如,绝经后,子宫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