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概述:胃炎是发生在胃粘膜的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1.急性卡他性胃炎(acutecatarrhalgastritis):多由暴饮暴食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糜烂。

2.腐蚀性胃炎(corrosivegastritis):由咽下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引起。病变重,胃粘膜坏死、软化溶解。

3.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胃炎(acutephlegmonousgastritis):胃粘膜弥漫性化脓性炎。由化脓菌经血行感染侵入胃壁所致。

4.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cutehemorrhagivgastritis):胃粘膜糜烂和出血。本病发生与食入酒精及药物(阿斯匹林)不当及败血症、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等应急状态有关。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常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根据病变组织学变化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种。

1.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为慢性胃炎的早期变化。肉眼观,病变为灶性或弥漫性。病变胃粘膜充血、水肿,有时并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镜下,炎性病变主要局限于胃小凹范围,整个腺体不受损。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有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腺体无萎缩性变化。粘膜浅层可出现水肿,小出血点或浅表上皮坏死脱落。

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本病的特征是炎症比较广泛和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可有胃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触痛、贫血等症状。根据其发生是否与免疫有关及有无伴发恶性贫血,可分为A、B两型。A型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恶性贫血。病人血中可找到抗胃壁细胞微粒体的自身抗体。B型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无关,同时不伴有恶性贫血,也找不出自身抗体。肉眼上,胃粘膜变薄,皱裂消失,色苍白而平滑。病变一般在幽门部较明显,长期严重的病例还可因胃小凹上皮增生,形成息肉。镜下:病变粘膜固有层内慢性炎细胞浸润,且浸润可深达粘膜肌层,甚至有淋巴细胞聚集及淋巴滤泡形成。粘膜腺体受累,腺上皮呈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固有层内腺体数目减少,进行性消失,有时腺体呈囊性扩张。局部区域壁细胞、主细胞消失,由含有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和潘氏细胞的肠上皮细胞或粘液分泌细胞化生,前者称肠上皮化生,后者称假幽门腺性。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较易癌变。

3.肥厚性胃炎(Hypertrophicgastritis):又称肥厚性胃病,病因不明,病变特点是胃粘膜肥厚,皱襞加深、变宽似脑回状。镜下,腺体增生肥大,腺管延长,炎细胞少,粘液细胞增多,主细胞减少、壁细胞减少。

4.疣状胃炎(gastritisverrucosa):病灶多见于幽门区。病变区粘膜糜烂,周围隆起,形成中心凹陷的病灶形如“豆疹”状。活动时,凹陷处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炎性渗出。修复时局部上皮再生,可见不典型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