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肺腺泡/I级呼吸细支分布的肺组织)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气肿是支气管和肺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肺气肿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阻塞性通气障碍使肺泡内残气量增多,且细支气管周围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更影响肺排气能力,导致肺泡相互融合形成气肿囊腔。
(2)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此酶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能降解肺组织中弹性蛋白,破坏肺泡壁结构。
(3)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α1-抗胰蛋白酶是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物,缺乏后可增强弹性蛋白酶的损伤作用。
二、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1)弥漫性肺气肿: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病变累及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细支气管最明显,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肺泡囊变化不明显。
全腺泡型肺气肿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
腺泡周围型肺气肿累及远端部位的肺泡囊。
(2)局限性肺气肿:
不规则型肺气肿:也称瘢痕旁肺气肿,发生于瘢痕旁肺组织,一般发生在细支气管远侧端。
肺大泡:病变特点是局灶性肺泡破坏,往往形成直径超过2cm的大囊泡。
(3)间质性肺气肿:
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破裂,气体进入肺间质,在小叶间隔和肺膜连接处形成串珠状小气泡。
三、病理变化
肉眼观气肿肺体积大,边缘钝,灰白,质软,弹性差,触之捻发音增强。镜下,肺泡扩张,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断裂,扩张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症。
四、临床病理联系
(1)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衰竭
(2)自发性气胸
(3)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