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期(体液渗出期):烧伤后迅速发生体液渗出,可分为两个时期。①立即时相:烧伤后立即出现,与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及前列腺素有关。在微静脉内皮细胞连接处出现裂隙,使血管内液漏出。40-60分钟后消失。②延迟时相:烧伤1-2小时以后出现,持续时间长。此时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均受到侵犯,而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裂隙的漏出为主。由于具有半透膜作用的毛细血管壁被毁坏,大量血浆样液体自血循环渗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或自创面丢失,因而丧失了大量的水分,钠和血浆蛋白,其中蛋白 质的含量相当于血浆蛋白浓度的50-80%,水肿液所含钠、钾离子呈等渗状态。在严重烧伤,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局部,而且身体其它未烧伤的部位以及内脏等均有渗出。烧伤面积越大、越深、则水肿越重,休克发生越早。当烧伤面积较大(成人10%或小儿5%以上的Ⅱ、Ⅲ度烧伤面积),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的体液丧失时,则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导致血液动力方面的变化,进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特重烧伤在伤后2-4小时,重度烧伤在4-8小时即可陷入严重休克状态。
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同时,烧伤区及周围组织或因热力的损伤或因水肿压迫,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原因组织缺氧,细胞膜功能改变(水、钠向细胞内转移,钾释出)与代谢障碍,从而加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钠和代谢性酸中毒)。缺血,缺氧,严重者,尚可有大量血管舒张活性物质,凝血活酶等释出,进一步使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加,血流缓慢,淤滞,渗出更多,甚至导致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肾脏可因血容量减少、肾血管痉挛、溶血及毒素作用等,导致尿少、尿闭、血红蛋白尿,甚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防治低血容量休克(包括预防肾功衰竭)是休克期的主要矛盾。
防治休克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改善毛细血管的能透性,减少渗出,但此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及早进行输液,迅速恢复循环血量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烧伤后,体液渗出的速度一般以伤后6-8小时为最快。但渗出持续的时间一般36-48小时(严重烧伤甚至可达72小时),烧伤后24-36小时后水肿开始回收,皮肤发皱,尿量逐渐增多,临床上称之为水肿回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