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搏输出量的调节

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前负荷(即心肌初长度或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后负荷(动脉血压)的影响。
①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测量心室舒张末期压和心室搏功绘制成心室功能曲线。心室功能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 a.充盈压12~15mmHg是人体心室最适前负荷,表明在初长度达到最适前负荷前,搏功随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b.充盈压在15~20mmHg范围内,曲线渐趋平坦,说明前负荷在上限范围内变动时对泵血功能影响不大;c.充盈压高于20mmHg后,曲线平坦,或轻度下倾,但并不出现明显的降支,说明正常心室的充盈压即使很高,搏功基本不变或仅轻度减少。
前负荷或初长度是调节心脏搏出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体内,心室肌的前负荷是由心室舒张末期的血液充盈量来决定的。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剩余血量的总和,静脉回心血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a.心室舒张充盈持续时间。b.静脉回流速度。Starling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的调节,但对持续、剧烈的循环功能变化(如体力劳动)、搏出量大量且持久增高,主要靠心肌收缩能力变化来调节搏出量。
②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对搏出量的调节,心肌是合胞体,它的兴奋和收缩均表现“全或无”的现象,不可能通过改变参加收缩肌纤维的数量来调节收缩强度,更不会强直收缩。心肌可通过改变其收缩能力来调节每搏输出量。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时(如刺激心交感神经的作用下),其心室功能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当心肌收缩能力下降时(如心力衰竭),心室功能曲线向右下方移位。
③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动脉血压起心室肌后负荷的作用。后负荷本身可直接影响搏出量,随后通过心肌初长度的改变和收缩能力的改变,使前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与后负荷相互配合,从而使机体得以在动脉血压增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如果动脉压持续增高、心室肌将长期处于收缩加强状态而肥厚、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泵血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