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后处理

(一)多方位重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

1.概念与方法 螺旋扫描以后,常规进行的是横断图像重建,把横断图像的像素叠加起来回到三维容积排列上,然后根据需要组成不同方位(常规是冠状、矢状、斜位)的重新组合的断层图像,这种方法称为多方位重组。如果是曲线走行,所得的图像称为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

2.临床应用 由于扫描孔径的限制,CT仅能沿人体长轴作横断扫描。但很多情况下,如鉴别膈上下病灶时或欲从冠及矢状位观察病灶长轴时,CT的横断切面则常无法提供有益的信息,这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非常需要冠状或者矢状甚至斜位图像的补充,有时甚至是必要的。因原始横断图像连续性较差(扫描时吸气不一致所致),常规CT扫描后的MPR图像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均较差,所以无多大帮助。三维取样的螺旋扫描使MPR图像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各向同性扫描之后的MPR图像质量可以与横断原始图像一样,对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因此,这项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在颞骨岩部及眼眶疾病的CT扫描中,常须在横断扫描后再行冠状扫描以进行病灶的确切定位及定量分析.各向同性扫描使病人只需接受一次横断扫描,通过MPR进行高质量的冠、矢状甚至曲面重组,使病人既减少接受射线,又节约扫描时间。而且由于可以任意调节角度,所得图像比直接扫描图像更加准确。

(二)表面遮蔽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y,SSD)

1.概念与方法 表面遮蔽显示是将像素值大于某个确定域值的所有像素连接起来的一个三维的表面数学模型,然后用一个电子模拟光源在三维图像上发光,通过阴影体现深度关系。SSD图像能较好地描绘出复杂的三维结构,尤其有重叠结构的区域。

2.临床应用 可用于胸腹大血管、肺门及肺内血管、肠系膜血管、肾血管及骨与关节的三维显示。例如,将髋臼和股骨头分别进行SSD重建,可以避免重建在一起既无法直接观察髋臼,也无法直接观察股骨头的缺点。对髋臼和股骨头分别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为诊断髋关节病变以及拟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信息。

(三)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1.概念与方法 最大密度投影(MIP)是把扫描后的若干层图像叠加起来,把其中的高密度部分做一投影,低密度部分则删掉,形成这些高密度部分三维结构的二维投影,可从任意角度做投影,亦可做连续角度的多幅图像在监示器上连续放送,给视者以立体感。

2.临床应用 多用于血管成像,如脑血管、肾血管等血管成像(CTA)。MIP处理后血管径线的测量相对最可靠,目前多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血管的扩张或狭窄,而且由于能显示不同层次的密度,可以同时观察到血管及血管壁的钙化,缺点是二维显示,缺乏立体概念。最小密度投影(MinIP,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的方法与MIP相似,是对每一线束所遇密度最小值重组二维图像。主要用于气道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