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部位扫描常规
1.颅脑 颅脑CT检查用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为听眦线或称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OML),即眼外眦与外耳道口的连线。如果着意观察后颅凹,可以取听眶上线或眉听线,即眉弓上缘的中点与外耳道口的连线。鞍区病变常常用冠状位扫描,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头部过伸,仰卧时取颏顶位,俯卧时取顶颏位.摆好位置后倾斜扫描机架,使冠状扫描层面与OM线垂直。 常规颅脑扫描常不需要螺旋扫描,层厚5mm,层距5mm为最佳选择。
2.头颈部 眼眶、副鼻窦、颞骨扫描常常需要加扫冠状位。颞骨应当用HRCT模式。除颞骨外,眶、副鼻窦、咽喉、甲状腺扫描中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增强扫描。
3.胸部 扫描范围由肺尖至肺底界。如果发现肿瘤,则应当包括肾上腺区,因为这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必须用螺旋扫描,层厚不得厚于5mm,如果观察肺间质改变,则需要用HRCT模式重建肺窗观察。发现肺及纵隔病灶后一定要再行增强扫描,用以区分病变和正常结构,鉴别病灶的性质。
4.上腹部 扫描范围根据要求制定。层厚不宜超过5毫米,螺旋扫描是必要的。增强扫描尤其是时相增强扫描时非常必要的。肝脏要进行肝动脉和门静脉两期扫描,必要时加扫延迟期。胰腺要进行胰腺期和门脉期两期扫描。
5.泌尿生殖系统 注意平扫前不要做对比剂试验.以免把肾盂内的对比剂误认为是结石。螺旋扫描模式,层厚不宜超过5毫米。发现病变后必须进行增强扫描。血尿患者必须延迟到肾盂内及膀胱内充盈好对比剂,以检出肾盂内或膀胱内小的病灶。
6.骨关节系统 扫描范围根据临床要求,螺旋、薄层、高分辨力模式扫描是必要的。如果有软组织改变,应当增加增强扫描。
(二)高分辨力扫描
1.概念 着重提高空间分辨力的扫描方式。具体条件是应用高mAs、薄层厚(1~2mm)、大矩阵(>=大于等于512×512)及骨重建算法。这样条件扫描出的图像较常规扫描的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而且组织边缘勾画锐利。
2.应用 HRCT主要用于:①观察骨的细微结构,如显示颞骨岩部内半规管、耳蜗、听小骨等结构;②观察肺内微细结构及微小病灶结构,如显示早期小叶间隔的改变或各种小气道改变。
(三)靶扫描(target scan)
1.定义 感兴趣区的放大扫描,即先设定感兴趣区,作为扫描视野,然后扫描。可提高空间分辨力。
2.应用 扫描后的放大并不能提高空间分辨力。靶扫描的结果是放大区域内成一矩阵,同样的矩阵,扫描范围越小,像素越小,空间分辨力越高。这样对放大区域内的组织,靶扫描图像空间分辨力明显高于普通扫描后图像放大的同一区域。
(四)增强扫描
即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 常用于常规颅脑扫描,即注射完毕对比剂后进行扫描。不适合对增强时相要求严格的扫描。对对比剂注射速率、延迟时间要求不是非常严格。
2.时相扫描 由于不同脏器、不同病理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方式不同,根据这些不同进行不同延迟时间的扫描就成为时相扫描。例如,在肝动脉供血的时相内扫描称为肝动脉期扫描,在胰腺动脉血供最高的时相扫描称为胰腺期扫描。不同的时相需要不同的延迟时间,如何确定好延迟时间是时相扫描成功的关键。当然,也要设定合适的对比剂注射速率,才能发挥好时相扫描的优势。早期的时相扫描应用统一的延迟时间,已经证明由于个体差异较大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现在已经被小剂量试验和CT值监测激发扫描技术所替代,以使每一个被检查者都保证在最佳时相内扫描,获得更有价值的图像。
3.小剂量试验 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时相扫描,不同的病人,延迟时间常常相差很多。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以,常常选择好一个层面,注射小剂量对比剂连续扫描,画出时间密度曲线,找到峰值,就能确定这个病人的最佳延迟时间。
4.CT值监测激发扫描 一种软件功能,即事先设定靶血管,用CT透视模式扫描,一旦靶血管内的CT值到达设定的阈值,自动启动扫描。这样既能保证精确的延迟时间,又省略了小剂量试验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