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损伤性、感染性和动脉硬化性。小于1.0cm为一般动脉瘤,1.O~2.5cm为大动脉瘤,大于2.5cm为巨大动脉瘤。根据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粟粒状动脉瘤,多因感染和动脉硬化所致;囊状动脉瘤,大都分布在较大动脉分叉处,多因先天血管壁薄弱所致;梭形动脉瘤,动脉腔梭形膨大,多因动脉硬化所致;壁间动脉瘤,多因血液进人血管内弹力层与中层或中层与外膜之间,与纤维肌肉营养不良有关;假性动脉瘤,多因外伤导致。
【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可以无任何症状,破裂后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1.CT特征性表现 较小的动脉瘤增强前与脑实质密度相近,又没有占位效应,无瘤周水肿,故非增强CT的阳性率很低,有文献统计不足30%表现为圆形或条索样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发生于颈内动脉虹吸段的较大动脉瘤常常在邻近的骨组织上形成一个弧形压迹。
薄壁无血栓动脉瘤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呈明显均一强化,CT值的升降与相邻动脉接近,边缘光整,无瘤周水肿。部分血栓化动脉瘤在非增强CT图像上表现为环状高密度围绕等或略高密度中心,前者为囊壁,后者为血栓与残腔。有时残腔密度高于血栓密度,此时瘤内呈不均质密度,增强后血栓部分无强化,残余瘤腔与囊壁明显强化,有人称其为“靶”征。完全血栓化动脉瘤增强前几乎与无血栓动脉瘤表现一样,部分瘤腔内可见点状钙化斑,部分瘤壁可有弧线状钙化。增强后有时囊壁可有强化,瘤腔内则均无强化表现。
对于有附壁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增强CT与MRI较常规血管造影具有明显优势。
2.血管造影表现 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形态和脑血循环情况。动脉瘤表现为颅内动脉的囊状、梭状局部膨出,边缘光整或不光整,瘤体不规则刺状突起或与瘤体大小不相称的占位性改变(提示有血肿存在),可作为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间接征象。
【鉴别诊断】
主要与脑膜瘤的鉴别,脑膜瘤的占位效应明显,颅内动脉瘤不并发出血时一般占位效应较轻。脑膜瘤多有邻近骨质的反应,颅内动脉瘤不存在。CT平扫脑膜瘤内常见点状钙化,而颅内动脉瘤常表现为块状钙化,CT强化扫描脑膜瘤多为较明显强化,而颅内动脉瘤常为与血管同步的明显强化,其与血管关系密切,少部分病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无强化的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