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断面解剖
通过眼球平面:前方为锥形眼窝,眼球边缘呈圆环状,称眼环;眼球生面有束状软组织条索通向眶尖,为视神经。两侧眼眶之间为筛窦,后连蝶窦。岩部前方颅中窝内为大脑颞叶。
蝶鞍层面:颅中窝前面是蝶骨小翼的后缘,由此向内后方延伸出尖突的前床突,鞍结节前邻视交叉沟,后方和鞍背之间是垂体窝。颅后窝内显示四脑室、小脑。
鞍上池层面:前部两侧为额叶,其间被大脑纵裂分开。鞍上池呈星形,其前角通大脑纵裂池,两前外侧角通大脑侧裂池,两后外侧角连环池,如后方为桥脑则呈“五角”形,如后方为脚间池则呈“六角”形。鞍上池有六条边,前面是两侧额叶后缘,外侧边为颞叶钩回,后两条边为大脑脚。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
第三脑室一四叠体池层面:前部额叶为纵裂池隔开,第三脑室两侧邻接丘脑,连接左右丘脑的中间块位于第三脑室中部。第三脑室后端常见松果体钙化影,后邻四叠体池。
松果体层面:在该层面中部可见两侧基底神经节和丘脑,由外向内依次为最外囊、屏状核、外囊、豆状核和内囊。内囊呈“<”形,分为前肢和后肢,前肢内侧是尾状核从大脑半球表面延伸至岛叶后端。新生儿左侧的侧裂常较宽大,并且左侧的颞平面(颞横回尾侧的三角形区域)亦大于右侧。
侧脑室体部层面:两侧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侧的镰刀状影,居中线两旁,中间由透明隔相隔,向后延续为三角区,继之向后外侧伸人枕叶形成后角。两侧侧脑室的大小可不对称,以后角部多见。在左、右前角问为胼胝体膝,后角间则为胼胝体压部,中线见有大脑纵裂池和大脑镰。中央沟位于大脑半球凸面、两侧侧脑室体前端连线水平。
侧脑室体部上方层面:此层面两侧脑室呈“)(”型,中间部分为胼胝体和扣带回。胼胝体的后方为大脑镰。老年人大脑镰常钙化,呈条状或点状高密度影。大脑镰、大脑纵裂,分隔左、右大脑半球,纵裂后部可有轻度弯曲,这是大脑半球不对称的标志之一。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镰自前向后贯穿中线,在脑镰旁可显示扣带回、中央旁小叶、楔前叶、顶枕沟、楔叶。
2.矢状面解剖 重点介绍中线层面,在此层面上大脑半球断面分上下两缘,上缘自前向后依次为额上回、旁中央小叶、楔前叶和楔叶;下缘前部为直回,后部为舌回。上缘的脑回借扣带沟与扣带回相邻。扣带回下方是胼胝体断面,胼胝体下方稍偏前为侧脑室体部。下方的第三脑室借穹窿与前上方的侧脑室体部分开。第三脑室中央可见卵圆形的中问块,其前下方为孟氏孔和视交叉,第三脑室底为中脑顶盖,其后为中脑导水管,导水管上方为松果体及松果体隐窝。脑干的正中矢状断面自第三脑室底向下稍向后斜行移行于颈髓。第四脑室上方与中脑导水管相连,下方与脊髓中央管相连。
3.冠状面解剖 重点介绍垂体层面,在此层面上中线结构从上向下主要为大脑镰、胼胝体、穹窿柱、第三脑室、垂体及垂体柄、蝶窦。侧脑室的外上方为尾状核和内囊膝部。第三脑室两侧为丘脑,丘脑向外依次为内囊后肢、豆状核、外囊、屏状核、岛叶、外侧裂及岛盖。外侧裂的上、下方分别为额叶和颞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