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

【病因病理】

根据分泌功能垂体腺瘤分为分泌性和无分泌性两大类,前者分为营养激素性,包括PRL(催乳素)和HGH(生长激素)腺瘤,促激素性,包括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TSH(促甲状腺素)和GnRH(促生殖腺激素)三种腺瘤。小于1cm者称为垂体微腺瘤

【临床表现】

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瘤表现为与内分泌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如闭经泌乳、肢端肥大、皮肤紫纹、皮下脂肪堆积、尿崩症等等。大腺瘤可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脑积水症状。

【影像学表现】
1.x线摄影平片及断层可见蝶鞍局部骨质受压、破坏,或蝶鞍扩大,鞍背和后床突后移,鞍底“双边征”等。

2.CT特征性表现 大腺瘤大多表现为自鞍内生长突人鞍上池内的类圆形肿块,呈略高密度,少数有囊变者呈低密度,边界清楚,使鞍上池变形;突人第三脑室前部者可致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与双侧脑室扩大;向下生长者可突破鞍底,进入蝶窦内;向侧方生长者可见同侧海绵窦被推移、破坏或包绕。肿瘤多呈均一强化,也可见周边强化。后床突后移或骨质吸收。蝶鞍扩大,鞍底下凹。虽然横断扫描可以诊断垂体大腺瘤,但是冠状扫描可以更确切地显示鞍底的改变。

CT上正常垂体腺的形态在冠状面最容易观察,所以怀疑垂体微腺瘤时必须行冠状增强扫描。正常垂体上缘呈下凹状或扁平状,平均高度男性一般不超过6mm,女性应小于7mm,生育期年龄的妇女可达9mm。正常垂体与垂体微腺瘤在非增强CT图像上无明显密度差异,体积较小又使得垂体无明显形态上的异常,所以非增强CT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上价值很小。垂体本身并无血脑屏障,血运非常丰富,增强扫描时垂体明显强化,垂体微腺瘤的血运不如垂体,在增强扫描的CT图像上,垂体微腺瘤表现为高度增强的垂体内部的局限性低密度灶,垂体可以没有形态上的异常,也可以看到肿瘤所在部位略微上凸。瘤体所在部位的鞍底下凹或骨质破坏。由于微腺瘤的占位效应,垂体柄的根部多向健侧移位。所以对于垂体微腺瘤的CT诊断,增强扫描是必需的手段。有时垂体微腺瘤卒中后形成瘢痕收缩,垂体柄根部可向同侧移位。

【鉴别诊断】

常需与动脉瘤、脑膜瘤及颅咽管瘤等相鉴别,动脉瘤常位于鞍旁,其强化一般与血管一致,脑膜瘤常位于鞍结节,其内常见点状钙化,颅咽管瘤常位于鞍上,常为囊性或囊实性,其内常见蛋壳样钙化,根据以上各自的特点垂体腺瘤一般容易与它们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