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

【病因病理】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细胞,最好发于脑表面富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大部分位于幕上(约85%),以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多见。脑膜瘤质地坚硬,血供丰富,脑膜动脉和(或)脑内动脉供血,包膜完整。

【临床表现】

起病慢,病程长,初期无明显症状。以后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定位体征。

【影像学表现】

1.血管造影表现脑膜瘤的血供特点是多由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称之为双重供血,以颈外动脉分支供血为主。肿瘤血管多呈日光芒状,实质期多有明显染色,并可见瘤周静脉显示。

2.CT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略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影,可见瘤体钙化表现为瘤体内更高密度灶,有时整个脑膜瘤完全钙化。也可有囊变与出血,表现为瘤体内低密度,边界锐利光整,占位效应明显,邻近脑室受压变形与移位,脑沟变窄或消失。增强扫描大多呈均一性强化,瘤周无或有轻度脑水肿,肿瘤压迫局部蛛网膜下腔,致使脑脊液潴留,表现为肿瘤脑室侧低密度影。瘤体边缘与局部颅骨或硬脑膜紧密相连,此种表现称之为“广基征”。起源于矢状窦旁、大脑镰根部或骨嵴等处的脑膜瘤常引起局部颅骨增生、破坏,或两者兼有。

大脑凸面脑膜瘤表现为广基底与颅骨相连的结节灶,瘤周水肿明显,瘤体附着的颅骨可见骨质增生,少数可见骨质破坏。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以冠状位显示最佳,表现为窦旁的实性结节,瘤周水肿明显但占位效应较轻,亦可见附着骨的骨质改变。

镰旁脑膜瘤以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一般无邻近骨质改变。

嗅沟脑膜瘤起源于嗅沟,少数起源于眶顶。位于前颅凹,圆形结节,以广基底与前颅凹底相连。

鞍结节脑膜瘤表现为鞍上池内高密度结节,冠状扫描可见与垂体的分界,向前可抵前颅凹,向上可压迫第三脑室造成脑积水。

蝶骨嵴脑膜瘤以广基底与蝶骨嵴相连,可见骨质改变,注意与听神经瘤鉴别。

天幕脑膜瘤沿天幕向幕上下生长,由于跨天幕生长受到限制,形成一个切迹,在横断图像上表现为“逗号征”,一般无骨质改变,冠状位可直观显示瘤体的来源。

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无瘤周水肿。

【鉴别诊断】

位于后颅凹的脑膜瘤常需与动脉瘤,听神经瘤相鉴别,动脉瘤强化与血管同步,一般容易鉴别;其与听神经瘤的鉴别见表8—2。

表8—2脑膜瘤与听神经瘤的鉴别

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