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细胞瘤

【病因病理】

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年龄组,Ⅱ级星形细胞瘤病程较长,多发生于青年和儿童,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发病较急,多见于中年以上年龄。成人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幕上,儿童则多发生于幕下。

【临床表现】

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或癫痫发作等。老年患者可表现为轻偏瘫,容易与中风混淆。

【影像学表现】

1、Ⅱ级星形细胞瘤在CT图像上多表现为均质的低密度灶或略高密度,边界清,占位征象不明显,瘤体与瘤周水肿无法分辨。增强扫描大多数肿瘤无强化,偶尔可见轻度强化,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可以是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占位效应明显,瘤体呈结节状者周围可见明显脑水肿,浸润性生长者则难以分辨瘤体与瘤周水肿。瘤内可有出血、坏死,较少钙化。增强扫描,可呈浸润性、结节状、环形或花环样强化,在环壁上有时可见强化的瘤结节,称为“壁结节”。

CT上虽不能明确判断肿瘤的组织类型,但可根据强化方式及程度判断其良恶性。无强化或轻度斑片样强化为Ⅱ级,明显强化与环状强化者多为恶性。

【鉴别诊断】

1级星形细胞瘤主要与急性脑梗死、脑内炎症等相鉴别,急性脑梗死病灶范围一般与其供血血管分布区相一致,常呈楔形,占位效应较轻,呈脑回样强化;脑内炎症早期亦可表现为单纯脑水肿,两者的鉴别常需结合临床。Ⅱ、Ⅲ及Ⅳ级星形细胞瘤常需与脑脓肿、脑转移瘤及成血管母细胞瘤等相鉴别,脑脓肿常呈环状强化,张力较大,边缘光滑,囊壁厚薄均匀,一般无明显的壁结节;脑转移瘤一般有原发肿瘤的病史,且囊壁较厚,水肿范围较大;血管母细胞瘤常位于小脑半球,囊壁无明显强化,壁结节呈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