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非脊柱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转移瘤,原发恶性肿瘤罕见。
(一)x线椎管造影表现
因有坚韧的硬脊膜与蛛网膜下腔与脊髓相隔,使造影变化不太显著。
1.脊髓改变移位较轻,也较少见。如为正中肿瘤可压迫脊髓,使之变扁、变宽,造影上出现假性膨大现象。
2.梗阻类型及梗阻面形态 可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梗阻。完全性梗阻时,则对比剂至病变处突然停止前进,梗阻面呈不规则之梳状或齿状。有时在梗阻面出现边缘规则之深杯口状缺损,似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或形成类似脊髓内肿瘤之中心性缺损,使鉴别诊断困难。
3.蛛网膜下腔改变由于肿瘤压迫,可使蛛网膜下腔变窄,向内移位。对比剂之宽度愈近病变处则愈窄,而侧缘平直,其外缘于同侧上下相邻两个椎弓根皮质连线间距离加大,可超过2mm。正常时一般不超过3mm。如系不完全性梗阻,则于对比剂柱一侧发生光滑而规则之压迹,压迹平直,长者可延续几个椎体。说明肿瘤顺椎管长轴生长。
根据梳状梗阻面,对比剂外缘出现压迹,并与两个上下相邻椎弓根皮质连线间距离加大和脊髓不明显的移位可作定位诊断。
(二)常见肿瘤
1.转移瘤(metastais)
(1)病因病理:转移瘤为成人最常见的脊柱硬膜外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无性别差异。原发肿瘤常不清楚。
(2)临床表现:脊髓压迫常为首发症状,常有疼痛。由于仅有脊柱部分结构如骨膜、后纵韧带、小关节有痛觉,所以转移瘤骨质破坏到一定程度才引起疼痛,常为进行性钝痛。l0%的病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出现脊髓压迫,最终发展为不同水平以下瘫痪、感觉障碍及肠道、膀胱潴留。
脊柱转移瘤多为血行性转移。最常见于椎体,特别是椎体后部,腰椎多见,其次为胸椎、颈椎和骶椎。肿瘤可累及椎弓、附件,侵入硬膜外间隙,常见椎旁软组织受累。
(3)影像学表现:60~70%脊柱转移瘤CT表现为椎体后部溶骨性破坏,常见于肺癌和乳腺癌转移。晚期出现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成骨性转移灶约占l5%,多来自肝癌或甲状腺癌。17%~20%为混合性转移。
由于病变骨的骨损失量在50%以上时X线平片才有阳性发现,而CT扫描像与其相比在判断骨质破坏时敏感性高,显示溶骨范围及椎管是否受累更为准确。观察病灶对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侵犯和硬膜囊受压情况时应行CTM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依据CT影像表现推断原发肿瘤的性质。另外,对于早期脊柱转移瘤的诊断,CT的敏感性远较MRl及核素扫描低。
2.淋巴瘤
(1)病因病理:常见的发病年龄为40~60岁,平均58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预后较差。脊柱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与其他部位相同,生长于硬膜外间隙时呈浸润性方式,可纵向蔓延。
(2)临床表现:常轻度压迫脊髓产生相应症状,并与椎旁软组织肿块经椎间孔相连。
(3)影像学表现:脊柱淋巴瘤的CT表现无特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与周围过度骨化并存,约6%的病例可有肿瘤突向椎管,压迫脊髓。硬膜外淋巴瘤则表现为颈椎间孔相连跨椎管内外均匀密度的软组织肿块,无钙化,相邻骨可有侵蚀及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