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表现

(一)x线表现

成人颞骨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组成。对耳部X线像应逐项观察和依临床情况重点观察。中耳疾病,以中耳乳突为重点,内耳疾病,则以迷路及内耳道为重点。

1.乳突 25侧斜位像观察较好。应注意类型,因为类型与感染关系密切。乳突分为气化型、板障型和混合型。气化型,乳突气化好,清晰透明,感染易扩散,以至临床与X线表现均出现较早而又明显,而炎性渗出物也较易排出。板障型,乳突为板障骨,对中耳感染抵抗力较大,但一旦侵及乳突,则易于慢性化。骨窦与皮质问骨较厚,故临床与X线表现均不明显,但骨窦与脑膜间骨质较薄,易于引起颅内并发症。因此,乳突型不仅对鉴别急性或慢性炎症重要,对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也有相当意义。

2.乙状窦 注意压迹的大小及位置。乙状窦前缘到外耳道的距离正常为1~1.5cm。位置偏前,则为“乙状窦前位”,手术中应注意。

3.中耳 于颏顶位像上,观察鼓室清晰度与透明度。有无浑浊,密度增加或减低和边缘模糊。耳骨是否完整,清晰锐利,有无吸收,模糊不清或消失。侧位像上还应注意鼓室盖的位置。

正常鼓室清晰透明,边缘锐利,其透明度受骨壁厚度的影响,但两侧基本相同,可以对比。耳骨完整、清晰锐利,锤骨头为一椭圆形致密影,也可以看到锤骨柄和砧骨,但镫骨多不易显示。侧位像上,鼓室盖的位置居眼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上方5~10mm。低于此值即为鼓室盖低位,手术时易伤及中颅凹硬脑膜。

4.咽鼓管 在颏顶位观察。应注意其清晰度,有无空气填充。正常咽鼓管为透明细带状,影像不清、变淡或不显影说明其中气体已被吸收,提示其鼻腔开口阻塞。

5.内耳迷路 主要观察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之轮廓、结构及密度,有无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增加,有无局限性骨质破坏。

正常时,上、外半规管,前庭及耳蜗易于观察,密度较岩骨大,边缘清楚。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加大,边缘模糊,常说明有耳硬化症。局部骨质破坏极为少见,外半规管破坏可来自鼓窦胆脂瘤。细致检查迷路常需断层检查。

观察内耳道时应注意,内耳道口及内耳道有无扩大。正常内耳道清晰锐利,1/3人群两侧可有0.5mm差别,正常宽度最大可达10mm,平均为5.5mm。内耳道形状可分为管状,宽度平均;壶腹状,管道膨隆,内口较小;喇叭状,内口较小,愈向外则愈大。以管状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