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血吸虫肝病

【病因和病理】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人体皮肤进入静脉并随血液循环抵达腹腔脏器,进入肠系膜下静脉内发育成成虫并长期寄生于此,成虫可产生大量虫卵,部分虫卵经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并停留于汇管区,造成局部纤维化,虫卵钙化,并最终导致肝硬化改变。

【临床表现】

急性期可出现发热、咳嗽、肝脾肿大、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慢性期出现腹痛、腹泻、肝硬化、门脉高压、肝脾肿大、腹水、恶病质等表现。实验室检查示粪便内可查到虫卵和孵化出的尾蚴。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CT检查表现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改变,如肝叶比例失调,脾脏增大,腹水;肝内可出现钙化,钙化形态各异,典型表现呈“龟背竹”样;肝内汇管区可见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注射造影剂后,血管影明显强化;门静脉系统可见钙化,多见于脾、门静脉;表现为单条和双条长条状高密度影,或弧形、半圆形和环形;肠系膜增厚、收缩,有时形成大饼样肿块,小肠曲向系膜根部呈扇形聚拢,这一类病人多数伴有大量腹水;由于虫卵沉积在结肠黏膜下,导致结肠壁增厚钙化,表现为沿肠壁分布的线状或弧形钙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