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

【病因病理】

肝血管瘤,即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病灶大小不一,肉眼观呈紫红色,质地较软,一般无包膜,瘤内呈囊状或筛状,犹如海绵,少数病灶中心可出现瘢痕或钙化。镜下病灶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及血窦,窦壁由扁平的内皮细胞构成,间隙内由纤维组织和基质组成。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多在查体时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少数较大血管瘤病人偶感上腹部闷胀不适,有时可出现上腹部疼痛。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CT平扫血管瘤大部分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小的血管瘤尤其是扫描层面未通过病灶中心时,有时边缘较模糊。病灶呈低密度,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直径通常在4cm以上,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形或不规则形。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一般认为病灶增强的密度逐步减退,肿瘤直径4cm以上者等密度充填的时间大于3分钟。

血管造影:动脉期血管瘤表现为团块或丛状影,病灶区存药时间很长,一直到静脉期仍显影,周围动静脉无包绕、侵犯及不规则表现,肝动脉及分支一般不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