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癌

【病因病理】

肾盂癌系指发生于肾盂和肾盏上皮细胞的癌肿。约占全部肾脏恶性肿瘤的8%。病理上,肾盂癌可分为三种细胞类型: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以移行细胞癌最为多见,约占80%,移行细胞癌通常为多发性,往往可同时累及同侧输尿管和膀胱,后二者可与肾脏同时受侵犯,也可先于或后于肾脏发病。乳头型移行细胞癌多为低度恶性,浸润缓慢,转移也晚。非乳头型移行细胞癌呈扁平状,属高度恶性并呈浸润性生长。它们可通过肾盂黏膜直接向输尿管黏膜扩散,形成较大范围的黏膜表面癌肿,并侵入肾实质,使正常肾实质被肿瘤所浸润。鳞状细胞癌约占所有肾盂癌的17%,可发生于正常的移行上皮细胞,但常同时并存有黏膜白斑症、感染或结石等刺激因素。肿瘤常为扁平、广泛,并伴有溃疡。发生转移较早,涉及范围更广。腺癌十分少见,一般为黏液性。几乎都伴有感染。约2/3患者伴有结石,癌肿可能源于化生的腺上皮。而化生则可能为慢性刺激和炎症所致。病灶一般累及更广泛的肾盂。肾盏系统,病变区呈扁平或略高起。

【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高4倍。主要临床症状血尿和胁腹痛。肿瘤巨大并导致肾盂积水较严重时患侧腹部或胁腹部可扪及肿块。晚期可出现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继发尿路感染时,则出现相应症状。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但不少病例由于伴有结石或感染症状突出,掩盖了肾盂癌表现。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病灶较小时一般无异常发现,当肿瘤穿过肾盂壁向肾实质生长,引起t肾脏形态改变时,可见肾影局限性增大。当肿瘤阻塞肾盂出门引起明显肾盂积水时,可显示肾影广泛增大。多数肾盂癌没有钙化、但偶有巨大肿瘤也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

2.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尿路造影主要显示肾盂、肾盏系统不规则充盈缺损。充盈缺损可位于肾盂或肾盏的任何部位。有时呈地毯状生长,引起肾盂或肾盏毛糙不整,坏死后还可形成破坏腔。分化较好的癌肿,常只形成充盈缺损,形态也较规则,没有浸润生长和侵及肾实质的表现。肾盂癌引起阻塞后,可出现肾盂积水或肾盏积水。后者可致充盈缺损,显示不佳,甚至不能显示。肾盂积水严重,或肾实质大部甚至全部为肿瘤所替代时,肾盂和肾盏可不显影,这时只能作逆行肾盂造影才能显示病灶。当肾盂癌向肾实质浸润后,除肾盂和肾盏壁因受破坏而毛糙不规则外,还可致肾盂和肾盏受压、延长、变形、分开和聚拢。而类似肾癌的表现。

3.肾动脉造影 表现为肾盂输尿管动脉显影和扩大,纡曲而行,伸向肿瘤;肿瘤血管显影,表现为少而纤细,呈纡曲状或丛状,显影较淡,有时肿瘤血管不明显,而仅可见淡淡的肿瘤染色,往往没有动脉和静脉交通或静脉早期显影和包裹征:肿瘤累及肾实质后,可以包裹肾内动脉,使之僵直,粗细不规或突然闭塞;肾内动脉移位,肾实质受侵犯明显时.也可出现肾内动脉撑开和拉直等;肾盂积水,动脉造影表现为肾动脉和较大分支变细,肾内动脉沿扩大的肾盂肾盏移位,弓形动脉以下一般不显影,肾实质显影较淡,静脉期常不显影。

4.CT 肿瘤较小时,肾脏大小形态无明显变化,于肾窦内可见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内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约30~40Hu,病灶周围肾窦脂肪受压变薄或消失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度强化,由于周围正常肾实质明显强化,病灶显示更明显,边缘更清楚延迟扫描时,对比剂进入肾集合系统,此时可见病灶区肾盂或肾盏出现充盈缺损改变。较大肿瘤可侵犯肾实质,此时表现与肾癌类似,肾脏体积明显增大。也可侵犯肾脏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此时可出现相应改变。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如前所述,肾盂癌向肾实质内浸润生长后,可与肾癌混淆。一般认为。肾癌引起肾盂肾盏壁破坏形成毛糙范围较小,程度较轻,肿瘤血管较多,动脉静脉交通机会较多。

MRl是诊断肾盂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临床上常不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选用X线尿路造影和CT。一般情况下,对临床可疑患有肾盂癌患者可选用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评价和观察,如难以定性时,再行尿路造影、CT或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