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慢性肾脏疾病,往往是长期尿路感染伴反复发作的结果。最常见于尿路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本病多见女性,多有既往泌尿系反复感染史。

【病因病理】

肾脏实质形成不规则瘢痕,肾盂肾盏变形。肉眼见肾脏体积缩小或肾萎缩,表面可见深浅不一瘢痕凹陷。病变可累及双侧肾脏。镜下皮髓质内均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慢性炎症、纤维化及部分肾小管萎缩,肾小球一般正常。肾内血管可发生硬化,造成肾缺血及肾功能
减退。

【临床表现】

病程一般呈进行性,超过6个月。临床表现依肾实质损坏的范围、肾功能减退程度和感染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化验检查见尿中白细胞和白细胞管型,细菌培养阳性。肾功能试验,尿最高比重小于1.025,尿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肾影体积缩小,两肾体积缩小程度可不同。如病变仅累及一侧肾脏,对侧肾可代偿性增大。肾轮廓不规则,局限性凹陷。

2.尿路造影 特征性表现为。肾脏缩小,肾皮质和肾盏变形。肾皮质瘢痕表现为不规则凹陷,瘢痕可单发或多发,多见于肾上下极,瘢痕间肾实质正常或显示增生肥大。由于瘢痕收缩可造成相应肾乳头收缩,相应肾盏失去正常锐利杯口状边缘,变钝呈杆状。肾功能减退。

3.肾动脉造影 当肾萎缩时,主肾动脉口径变细,开口部口径常小于正常。瘢痕区的血管分支稀少或缺如,而病变间正常实质的血管分支正常。肾脏皱缩时,肾内叶间血管密集,肾血管床的容积缩小,正常剂量的造影剂会使一些正常肾实质区产生过度充盈现象,从而导致肾内静脉和主肾静脉的提早显影。在肾实质期,瘢痕区表现为密度减低区。

4.CT 单侧或双侧肾脏体积缩小,或呈局部变小,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呈分叶状,肾实质厚薄不一。肾窦脂肪组织增多,肾脂肪囊相对较大。增强扫描示肾功能减弱,肾实质变薄。肾盂肾盏变形、扩张或积水。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1.节段性肾梗死 局部可出现肾实质瘢痕,有时与慢性肾盂肾炎难以区别。但尿路造影示梗死局部肾盏多保持正常外形,cT表现为楔形低密度,增强后局部皮质边缘存在。

2.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平片和尿路造影示一侧肾体积缩小,但肾边缘光滑规整,肾盂肾盏成比例缩小,肾盏形态基本正常。血管造影表现肾动脉变细,肾内无瘢痕造成的无血管区。

3.肾血管性肾萎缩 肾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狭窄性改变,易与慢性肾盂肾炎鉴别。

对于轻度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而言,影像学检查价值较低,只有当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时,影像学检查才能提供各种诊断信息。一般认为B超和CT检查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目前极少应用尿路造影和肾动脉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