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

【病因病理】

发病年龄一般小于30岁或大于50岁。肾动脉狭窄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肾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便可造成肾动脉阻塞。肾动脉狭窄患者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5%。造成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包括: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纤维肌肉
增生,神经纤维瘤病,先天性肾动脉发育不良,肾动脉周围病变的压迫,肾动脉瘤,肾动脉栓塞,肾静脉栓塞等。

肾实质逐渐萎缩,表面呈分叶状,包膜纤维性增厚。镜下:肾小管缺血性萎缩,间质纤维化,大部分肾小球正常。球旁器的球旁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内腺粒数增加。对侧肾组织遭受高灌注量的冲击,久而久之,可出现广泛细小动脉硬化、坏死性动脉炎、肾小球及间质的改变。缩窄侧肾受到狭窄动脉的保护,免遭高压动脉血的冲击,因而维持了基本正常的组织学形态。

【临床表现】

主要为肾动脉狭窄所导致恶性高血压症状,高血压伴发腰背或腹肋部疼痛以及血尿、蛋白尿提示为肾源性;无高血压家族史和高血压经内科治疗无效。上腹部可出现血管杂音。

化验检查:蛋白尿较多见。可有血尿及管型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低血钾症等。动脉粥样硬化者易出现尿常规异常。

肾脏核素检查:肾图上分泌段与排泄段延长。肾核素扫描时,患侧肾比正常小,放射性分布较稀疏且不均匀。

肾素活性测定:凡周围血中肾素活性升高、两侧肾静脉血内含量差值大于2倍。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受累侧肾已萎缩,肾影缩小,外形轮廓不规整。若为肾动脉的主要分支狭窄或闭塞,发生局限性萎缩,肾脏显示局限性轮廓凹陷、不整。动脉粥样硬化和肾动脉瘤可出现钙化。前者为粥样斑的斑点状钙化,后者钙化呈圆形、卵圆形。

2.尿路造影 受累肾脏普遍性或局限性缩小;肾实质萎缩变薄;肾盂肾盏细小;患侧肾实质显影密度减低;肾盂延迟显影;肾盂肾盏显影浅淡或不显影;患侧肾盂显影逐渐浓密;输尿管细小,输尿管上段出现多个细小波浪状压迫。

3.肾动脉造影 对怀疑为肾动脉狭窄患者,先行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观察双侧肾动脉开口处及腹主动脉情况。疑为肾内动脉病变,再作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表现包括: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及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多位于肾动脉的根部,即肾动脉开口处及近1/3段;纤维肌肉增生则常致肾动脉中远段狭窄。狭窄段的长度可自数毫米直到整个肾动脉段;狭窄后扩张。狭窄形态可分为:向心性狭窄,偏心性狭窄,单发性狭窄,多发性狭窄,箭头状狭窄。狭窄远侧血管稀少细小,受累肾段萎缩,肾局部轮廓不整,动脉瘤形成。肾实质期皮髓质交界不清和瘢痕所致肾轮廓不规则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血管扩张、纡曲、排列紊乱不规则相互交错盘缠。肾实质期表现为肾供血不足、肾萎缩和排泄功能不良。肾实质显影延迟、浓度低、甚至不显影。

4.CT 患侧肾脏体积明显缩小,但其形态、密度和皮髓质比例正常。对侧肾脏体积增大。增强扫描除体积异常外无其他异常改变。动脉期薄层扫描可显示肾动脉狭窄,CTA检查可清楚显示狭窄肾动脉形态、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1.急性肾动脉栓塞 肾动脉突然中断,肾内动脉不显影、无侧支循环,肾实质不显影。有时可见栓子造成的充盈缺损。结合I临床,不难区别。

2.慢性肾动脉栓塞 形成肾梗死,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完全或部分中断,梗死区无血管显影,梗死区萎缩,肾实质像上为低密度区。

肾动脉造影是本病的最佳检查方法,它可清楚显示肾动脉狭窄的情况,但不能清楚观察。肾脏本身的异常改变。CT和MRI尤其是CTA和MRA是肾动脉狭窄的有效检查方法,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诊断需要。由于超声在检查肾动脉狭窄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作为初次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