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转移瘤

【病因病理】

肾脏转移性肿瘤可来源于血行转移;邻近结构恶性肿瘤直接蔓延侵及肾脏;通过淋巴而来的恶性肿瘤细胞种植;癌栓通过肾动静脉侵人肾脏

肾脏转移性肿瘤常为多发性,也可单发,可双侧发病,也可单侧发病。转移灶多数位于肾皮质,可能与肾皮质血供较丰富和转移处常源于肾小球的癌栓有关。转移灶常为球形、豆形、棱形或不规则形。多数病灶较小,一般仅1~2cm。

【临床表现】

肾脏受累症状常被其他脏器受累症状所掩盖。部分病例可出现明显腰痛和血尿。临床上很少见因转移瘤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症状。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多无阳性发现,偶可见肾影增大或块影从肾脏轮廓影中凸出。邻近结构的恶性肿瘤延及肾脏时,除肾影增大外,还可见一定程度的肾脏移位。

2.尿路造影 肾内肿瘤小而弥散分布时,尿路造影可显示为肾影弥漫性增大,肾盂和肾盏普遍性受压,变细和拉长的表现,甚至造成肾盂肾盏破坏。邻近恶性肿瘤长人肾脏时,常造成整个肾盂和肾盏的明显移位。有时肾转移可致肾盂出口和上段输尿管出现压迹或充盈缺损,并引起肾盂积水。

3.肾动脉造影 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侵及正常肾内动脉的程度。肿瘤小时肾内血管移位不显著。肿瘤大时可致。肾内动脉分开和拉直。多数肿瘤为少血管性,故常不显示或只显示少数纡曲不规则的肿瘤血管,毛细血管期常为散在的相对透光区,其轮廓多不规则,与正常分界多不明确。

4.CT 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可单肾也可双肾发病,病灶呈类圆形,大小不等,呈低密度或等密度改变,病灶多位于包膜下的肾皮质内,由于多数病灶体积较小,因而一般不引起肾脏形态改变。增强扫描示病灶轻度均匀强化,边界较平扫清楚。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较小的肾囊肿有时由于扫描层厚的关系出现部分容积效应,病灶密度会增高,或当囊肿内囊液成分的原因也可使肾囊肿密度增高.此时与肾转移瘤需进行鉴别。前者一般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区无强化。

由于CT分辨率远高于超声,所以本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应为CT。MRI可作为辅助检查,而X线平片、尿路造影和动脉造影帮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