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病理】
痛风是以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加及尿酸钠结晶沉着于关节、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引起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患。
初期尿酸钠沉积于关节软骨及滑膜面,刺激滑膜而引起炎症性反应,导致滑膜增厚,肉芽组织形成。软骨下骨中也可有尿酸钠沉积,引起关节面骨质破坏。当肉芽组织累及关节面时,其血管翳破坏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造成关节间隙变窄。合并关节退变时出现骨端关节面硬化和骨赘形成,最终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尿酸钠沉积于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可致其周围组织坏死及炎症性反应而形成呈结节状突起的痛风结节,内可钙化。
【临床表现】
95%男性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临床上分三期。
潜伏期:常无不适,也可出现肾绞痛及血尿酸增多。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出现关节疼痛。多累及手、足小关节,最常见于第1跖趾关节。剧痛伴红、肿。症状可自行消退、多次反复发作,受累关节也逐渐增多,可有痛风结节、肾绞痛或鹰嘴黏液囊炎。血尿酸高。约1/3病例显示X线变化。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肿痛持续存在,呈非对称性结节样肿胀,不同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称性梭形肿胀。皮下痛风结节可溃破流出尿酸盐结晶。常出现慢性肾炎,肾绞痛及心血管病变。
【影像学表现】 CT与X线表现:
(1)早期:手、足小关节关节肿胀,无骨破坏。
(2)部位:常首先出现于第1跖趾关节,后逐渐侵及腕、踝、肘等大关节。
(3)关节局部软组织肿胀:典型表现为卵圆形,界限较分明的密度略高区,常偏于关节一侧,可钙化。
(4)骨破坏典型表现为关节端出现边缘锐利的小囊状或穿凿状圆形或椭圆形骨缺损区,其边缘部翘起且突出颇具特征。骨缺损区内可因尿酸盐沉积而密度不均匀甚至呈高密度影,但不多见。
(5)病灶周围骨密度及结构正常。
(6)软骨破坏:为较晚期的X线征,呈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且可并发关节退变,出现骨端硬化及关节边缘骨赘。
【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痛风性关节炎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后者多见于女性,手部小关节病变较足部者更常见,但极少累及远侧指间关节。关节显对称性梭形肿胀,骨破坏面积较小,常限于关节边缘部,有明显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均可做为鉴别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