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纤维血管瘤
【病因病理】 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青年鼻咽血管纤维瘤,易发于男性青年中,高发年龄为10~25岁,男女比例为13.4:1。该病发源于蝶骨体、枕骨基部,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蝶、枕骨间纤维软骨膜或骨膜。肿瘤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组织,内含丰富血管,血管管壁薄,缺乏弹性,损伤后不易收缩,常致大出血。 【临床表现】 早期无症状,多因鼻血就诊,渐进性鼻塞是最常见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瘤体呈与肌组织相仿密度,CT平扫时…... -
鼻咽癌
【病因病理】 为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在中国以广东省发病率为高,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烟尘或吸烟中的致癌物质;含亚硝胺类的饮食;地区环境与微量元素;家族与遗传因素;且与EB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鼻咽癌常见于鼻咽腔的顶壁,其次为侧壁,前壁和底壁极少。鼻咽癌组织结构复杂,其分型主要包括:①鳞状细胞癌;②腺癌;③泡状细胞癌;④未分化癌。鼻咽癌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上行…... -
喉癌
【病因病理】 喉癌中以鳞状上皮癌最多,其次为腺癌,肉瘤极为少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约为7:1,多见于老年,50~60岁组。按肿瘤的原发部位可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以声门区最为常见(占60%~70%),声门上区次之,声门下区很少见。喉癌常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出现淋巴结转移其生存率降低。肿瘤的原发部位不同,淋巴转移率也不一致。声带区其淋巴回流少,故转移率为0.4%~2…... -
正常解剖及x线检查方法
一、正常解剖 涎腺由三对大的腺体,即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以及许多小型腺体如舌腺、唇腺、颊腺、腭腺等组成。 1.腮腺最大的一对腺体,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起自乳突尖和颞颌关节间,下至下颌角。腮腺以穿行于腮腺内的面神经及其分支为标志将腮腺分为浅、深两部,浅部位于面神经的浅面,较大,深部位于面神经的深面,较小。连接腮腺浅部与深部的腺组织称为峡部。横行于颧骨下的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涎乳头。 …... -
慢性化脓性涎腺炎
【病因病理】 多发生于腮腺及颌下腺,而舌下腺及小唾液腺少见。以逆行性感染最常见,即致病菌沿导管逆行感染。 【临床表现】 病区持续痛、不适,唾液腺分泌减少、口干、舌燥、口臭。当唾液腺分泌量增加,而导管排出受阻,则病区肿大、疼痛加剧;停食后症状可消失。病区涎腺肿大,可触及肿大轮廓、中等硬度及轻度压痛。粘膜可触及索条状、粗硬导管。颌下腺常与涎石并发。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X线平片主要检查有无涎石…... -
脑转移瘤
【病因病理】 转移瘤表现多种多样,病灶多位于皮层或大脑半球皮层下区,少数位于丘脑与小脑。 【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决定于肿瘤的部位与大小。 【影像学表现】 CT病灶多为类圆形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有的可呈略高密度。大的病灶中心部可有囊性变。肿瘤出血可见到高密度液平面。70%~80%为多发,大小不等,中心坏死少见。单发较大,常有囊性变。周围水肿明显。脑水肿范围与肿瘤大小不成正比,即虽然…... -
硬膜下血肿
【病因病理】 外伤后导致的皮质动脉或静脉破裂,矢状窦旁桥静脉或静脉窦破裂所致,发生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脑疝的症状。老年自发性出血可以类似脑梗死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急性硬膜下血肿指外伤后3天之内发生的硬膜下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下与脑表面之间的新月形高密度病灶,占位效应随血肿的大小而轻重不等,可见邻近脑室的变窄和(或)向健侧移位,血肿下的脑…... -
硬膜外血肿
【病因病理】 大多是外伤后脑膜动脉出血,以脑膜中动脉最为常见。有时也可以是板障静脉、静脉窦破裂所致。血肿积聚于硬膜外腔。绝大多数都伴有相应部位的骨折。 【临床表现】 外伤后剧烈头痛,伴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 【影像学表现】 CT颅骨内板下凸透镜样高密度区,边缘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会越过颅缝,即使颅骨骨折越过颅缝。骨窗往往可以见到骨折。占位效应明显。... -
脑实质损伤
(一)脑内血肿 CT表现为脑实质内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高密度灶,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早期边缘锐利,多绕以水肿带,可以破人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也可单纯为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密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变淡。 (二)水肿及肿胀 包括灰质挫伤、轴突损伤以及其他部位损伤造成的外伤性水肿及肿胀,CT表现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病灶,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占位效应取决于面积的大小,常常伴有脑内出血。... -
化脓性脑膜炎
早期,CT检查无异常发现。 病变进展时,基底池、纵裂池密度增高,类似增强表现。增强检查可见软脑膜及皮质的线状强化。其邻近脑实质密度减低。炎症波及室管膜及脉络丛时,增强检查可显示脑室壁线状强化,脑室壁粘连则出现脑室变形扩大。 脑膜炎后期,由于蛛网膜粘连多引起继发性脑室扩大。若脑底池或(和)中脑导水管的粘连则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脑膜炎常伴有硬膜下水瘤,颅骨内板下方出现新月形低密度区,一侧或两侧。形成包…... -
脑脓肿
【病因病理】 第一阶段,急性化脓性脑炎,表现为脑水肿和小血管炎、小血管栓塞引起局限性脑坏死,但无脓液。第二阶段,化脓阶段,少量脓液形成,周围形成不规则肉芽肿。第三阶段,包膜形成阶段,脓腔增大,脓肿壁增厚。 【临床表现】 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 第一阶段CT平扫时病灶为脑实质内边缘模糊的低密度,有占位效应,多位于一侧颞叶、额叶或枕叶,少数可见于小脑半球。增强扫描时,无强化效应。 …... -
颅内结核
(一)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 平扫脑池尤其是鞍上池和侧裂池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后期可见不规则点片状钙化灶。增强后受累的脑膜明显强化,并可见强化结节。蛛网膜的粘连可造成脑积水。 (二)结核瘤(结核性肉芽肿)的特征性CT表现 结核瘤多位于幕上,如额、顶、颞叶。早期:因结核瘤有炎性反应,胶原纤维较少,故平扫时呈等密度,不显示肿块。周围脑白质有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时呈不均匀性强化,边缘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