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伤的修复之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healing)是指机体在外力作用下组织离断形成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组织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伤口的早期变化组织损伤后,局部有血浆和白细胞渗出,并凝固形成血凝块。 伤口收缩损伤数日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使创面缩小,这是由于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牵拉所致。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1
- 0
-
纤维性修复瘢痕组织的简述
瘢痕组织的形成是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的过程。此时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越来越多,网状纤维胶原化,胶原纤维变粗,与此同时纤维母细胞越来越少,少量剩下者转变为纤维细胞;间质中液体逐渐被吸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先后消失;毛细血管闭合、退化、消失,留下很少的小动脉及小静脉。这样,肉芽组织乃转变成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的血管稀少的瘢痕组织,肉眼呈白色,质地坚韧。 瘢痕形成宣告修复完成,然而瘢痕本身…- 0
- 0
-
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常见功能考点
(一)肉芽组织的结构 1.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均与表面相垂直,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 状突起,肉眼呈鲜红色细颗粒状。 2.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络之间,很少有胶原纤维形成。 3.多少不等的炎细胞和渗出液。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 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3.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3
- 0
-
麻风病因|传染途径考点
麻风病因传染途径的介绍: 本病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引起,从染色特性而论,麻风菌和结核杆菌一样,是一种抗酸菌。麻风菌的形态和结核菌相似,但较粗短,人工培养迄今尚未成功。本病的传染途径尚未十分明了,其传染源为瘤型和界限类患者,患者的鼻、口分泌液、汗液、泪液、乳汁、精液及阴道分泌物均含麻风菌,通常认为主要传染方式是藉上述分泌液或患者皮肤病变的微小伤口(甚至无破损的病变皮肤)排出的菌感染他人,一般系通过长期…- 1
- 0
-
创伤愈合全过程的病理
创伤愈合全过程的病理变化: 伤口的早期变化组织损伤后,局部有血浆和白细胞渗出,并凝固形成血凝块。 伤口收缩损伤数日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使创面缩小,这是由于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牵拉所致。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伤口底部长出肉芽组织,机化血凝块并填平伤口(约出现于第3天),之后,纤维团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第5-6天),并逐渐转化成瘢痕组织。 上皮缺损后,周围上皮断端基底层细…- 5
- 0
-
创伤愈合基本过程概述
创伤愈合基本过程概述: 1.伤口的早期变化 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2.伤口收缩 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 1
- 0
-
麻风的病因及传染途径
麻风的病因及传染途径介绍: 本病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引起,从染色特性而论,麻风菌和结核杆菌一样,是一种抗酸菌。麻风菌的形态和结核菌相似,但较粗短,人工培养迄今尚未成功。本病的传染途径尚未十分明了,其传染源为瘤型和界限类患者,患者的鼻、口分泌液、汗液、泪液、乳汁、精液及阴道分泌物均含麻风菌,通常认为主要传染方式是藉上述分泌液或患者皮肤病变的微小伤口(甚至无破损的病变皮肤)排出的菌感染他人,一般系通过长…- 1
- 0
-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
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 (一)肉芽组织的结构 1.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均与表面相垂直,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 状突起,肉眼呈鲜红色细颗粒状。 2.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络之间,很少有胶原纤维形成。 3.多少不等的炎细胞和渗出液。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 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3.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