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特征
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特征: 1.肉眼观,早、中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正常或稍硬。后期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由正常的1500g减至1000g以下。肝硬度增加,表面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大小相仿,最大结节直径不超过1.0cm. 2.切面见小结节周围为纤维组织条索包绕。结节呈黄褐色(脂肪变)或黄绿色(淤胆)弥漫分布于全肝。假小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见肝细胞变性和点、灶状坏死的基础病变。- 0
- 0
-
肝脂肪沉积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脂肪沉积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脂肪变性 多见于感染、酗酒、缺氧、中毒、糖尿病、肥胖及营养不良等。 脂肪变性主要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器官。 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 (1)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 (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 (3)脂肪酸氧化障碍导致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多。 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便能引起肝脂肪沉积: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 2.脂蛋白合成障碍; 3.脂肪酸氧化障碍。- 0
- 0
-
肝脂肪沉积病因和发病机
肝脂肪沉积病因和发病机制: 1.脂肪变性 多见于感染、酗酒、缺氧、中毒、糖尿病、肥胖及营养不良等。 脂肪变性主要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器官。 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 (1)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 (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 (3)脂肪酸氧化障碍导致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多。 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便能引起肝脂肪沉积: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 2.脂蛋白合成障碍; 3.脂肪酸氧化障碍。- 1
- 0
-
肝脂肪沉积的病因及机制
肝脂肪沉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脂肪变性多见于感染、酗酒、缺氧、中毒、糖尿病、肥胖及营养不良等。 脂肪变性主要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器官。 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 (1)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 (2)甘油三酯合成过多。 (3)脂肪酸氧化障碍导致肝细胞内脂肪酸增多。 上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便能引起肝脂肪沉积。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 2.脂蛋白合成障碍; 3.脂肪酸氧化障碍…- 3
- 0
-
细胞水肿|概念|病理变化
细胞水肿概念病理变化: (一)概念: 当缺氧、中毒及线粒体ATP产生时,膜钠泵功能降低,钠和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分过多聚集,细胞肿胀,称为细胞水肿。为可逆性损伤,也可发展为细胞死亡。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1.肉眼: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2.光镜: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明、淡染,严重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称气球样变性。常见于心、肝、肾等。 3.电镜:胞质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 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