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前常简称GOT,现多以AST为缩称,既往认为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主要用于诊断AMI.但目前由于AST在AMI时升高迟于CK,恢复早于LD,故诊断AMI价值越来越小,国外不少学者认为诊断AMI,完全可以不测AST.另一方面肝中AST含量虽低于心肌,但绝对含量(U/mg)仍高于ALT.肝中AST和ALT含量比值约为2.5:1.0.只是由于AL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S… -
碘的生物学作用-代谢
⒈碘的生物学作用 碘是1850年即已发现的必需微量元素,主要构成甲状腺激素T3、T4.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调节能量代谢。缺碘可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呆小病,碘过多可造成碘中毒,刺激甲状腺功能亢进。⒉碘的代谢 人体含碘量约为11mg, 每日成人需摄入50-100μg的碘,为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应普遍食用加碘食盐。 -
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肝细胞损伤时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很强, 正常人每天能合成10g.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可因白蛋白的合成不足而降低,同时球蛋白浓度(尤其γ-球蛋白)反而增高,导致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降低。在重症肝炎及急性黄色肝萎缩时,可见α、β及γ球蛋白降低。肝细胞损伤时血清游离氨基酸增加,甚至从尿中丢失,这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处理氨基酸的能力下降所致。肝细胞损伤时合成尿素的… -
肝细胞损伤时的脂类代谢变化
肝细胞损伤时的脂类代谢变化肝细胞损伤时可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肝实质细胞内有甘油三酯的蓄积,这是由于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合成与其向体循环中释放间的平衡失调所致。在脂肪肝的肝细胞线粒体内,ATP、NAD及细胞色素C的含量常显著减少,由于糖代谢障碍而引起脂肪动员的增加。脂肪肝时磷脂酰胆碱显著减少,可能是由于缺氧或氧化磷酸化障碍,致使ATP和CDP-胆碱的形成不足,造成磷脂及VLDL的合成障碍,导致肝内脂… -
致癌物的分类及致癌作用
癌常由各种化学物质所致,已确定至少有约1700种化学物质具有致癌作用,这些致癌物大体有下述几类:⒈人工合成的化学致癌物⑴芳香烃类:如苯并芘。⑵芳香胺类:如2-乙酰氨基芴。⑶芳香族偶氮化合物:如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奶油黄,DAB)。⑷杂环化合物:如1-氧-4-硝基喹啉(4-NQO)。⑸脂肪族化合物:如芥子气。⑹有机卤化物及无机化合物:如666及羰基镍、砷化物等。⑺N-亚硝基化合物:如二乙基亚硝胺… -
肝细胞损伤时糖代谢的变化
肝细胞损伤时糖代谢的变化当肝细胞损伤(尤其肝炎)时, 肝内糖代谢有关酶类的特征性变化是:活性增高的酶有G6P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丙酮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活性降低的酶是葡萄糖-6-磷酸酶、醛缩酶、磷酸甘油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等。由上述酶谱变化可以看出:肝细胞损伤时糖代谢变化的特点是磷酸戊糖途径及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严重肝损伤时糖有氧氧… -
碱性磷酸酶(ALP)参考范围
碱性磷酸酶参考值范围ALP测定结果与所用方法种类和测定温度密切相关,就是同一底物,因缓冲液不同,其结果可有2-3倍差异,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方法中以磷酸对硝基酚为底物,2-氨基-2-甲基丙醇为缓冲液,在37℃测定时,成年人参考值范围为20-110U/L.ALP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有较大差异,解释结果时必须加以注意。国外文献指出ALP虽然有较大的人群差异,但是个体间差异很小。有条件应将测定结果与被测者的&… -
影响体内胆固醇平衡的因素
⒈胆汁酸的生物合成是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胆汁酸的生物合成又主要是通过其本身的反馈作用进行调控的。⒉肝细胞通过胆汁排泄胆固醇,主要依靠胆汁酸的乳化及形成混合微团的作用,因而胆汁酸合成、分泌的质和量都对胆固醇的排泄有影响。⒊胆汁酸在食物胆固醇的吸收过程中起协助作用,吸收的胆固醇直接调控肠壁细胞及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因此,高脂蛋白血症时的代谢紊乱必然涉及胆汁酸的代谢异常。例如IIa型高脂血症时,…